178 触底反弹,山崩地裂,日月染血_大清话事人
笔趣阁 > 大清话事人 > 178 触底反弹,山崩地裂,日月染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178 触底反弹,山崩地裂,日月染血

  第179章触底反弹,山崩地裂,日月染血

  官场是最讲究尊卑座次的。

  作为本府主官,胡知府快步上前,大声说道:

  “本官捐2300两,预支一年的俸禄!诸位同僚,也要体会朝廷的苦心。”

  紧接着是同知,他竖起四根手指:

  “下官在扬州任职许久,有些积蓄,捐献4000两。”

  “下官僭越了,望府尊海涵。”

  在场众人哗然,同知这是在公开打府尊的脸啊。

  二哥比大哥捐的还多!这可不符合官场规矩。

  然而,钱峰不在乎:

  “不拘泥官场小节,却识大体,好样的。”

  这一句,就相当于给同知的举动定性了,不但不僭越,还有大局观。

  胡知府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阴暗,心中记恨。

  紧接着,本府官吏按照品级挨个捐献。

  就连班头、牢头都没拉下,也得捐!

  半个时辰后,钱峰看着捐献的花名册,说了一句:

  “本钦差给诸位准备了晚饭,都留下吧。”

  说罢,和海兰察对了一下眼神。

  ……

  海兰察立即大声说道:

  “1000两以上的,去东院。1000两以下的,去西院。”

  众人一愣,不敢多问,自觉地分开了。

  刚一入座,只听得一声炮响。

  大队兵丁手持利刃,冲了进来。

  顿时把一帮官爷吓坏了,又惊又怒,果然是鸿门宴!

  海兰察手按刀柄,厉声说道:

  “奉钦差大人命,捐银1000两以下官吏,斩立决!”

  虎狼一般的兵丁们,立即把西院的官吏全部拿下,摘下顶戴,刀鞘砸弯膝盖。

  然后,钢刀出鞘!

  胡知府吓坏了,跪着哀求道:

  “钦差大人,本官替他们求个情。双倍补齐差额,饶他们一条性命吧。”

  众人也跟着哀求,不断抬高捐献的数字。

  钱峰摘下顶戴,理了理上面的红缨。

  叹了一口气,说道:

  “诸位在这繁华的扬州府当差,早已是家财万贯,脑满肠肥!”

  “如今朝廷有难,你们连区区1000两都不肯出?你们扪心自问,谁家里是真的困难?”

  “若是有,大胆的站出来,告诉本钦差。本钦差查实后,给他磕头赔罪,给他官升一级。”

  沉默,哭泣,哀求,

  就是没人敢说:钱峰,漕你老母,老子就是个穷官,甭说1000两,100两都拿不出来!

  ……

  钱峰冷笑一声,转身离去,海兰察吐出一个字:“杀。”

  钢刀挥下,人头落地,血溅当场。

  雪白的院墙,顿时染红一片。

  胡知府吓的哆嗦失神,被人拉走了。

  36颗脑袋,就这么当场砍下来了。

  其中最高的一位,是从五品。最低的是衙门书办,无品级。

  随即,钱峰下令将这些人抄家,所得银钱优先用于漕运疏通。

  效果很好,杜绝了“漂没”这一优秀传统。

  扬州府上下所有的官都吓坏了,听到钱峰的名字就打哆嗦!

  一口气,抄出了230万两现银,房产田地另算,就连区区的牢头,都抄出了3万两。

  钱峰看着抄家明细,又是冷笑。

  他丝毫不惊讶,作为一个二愣子御史,他只是直,但不傻。

  他比任何人都了解大清,了解这里面的积弊。

  若是有机会,他甚至想将一半的督抚拉下马,让皇上看看他们的嘴脸是多么无耻,让其余的官吏稍稍收敛。

  “海都统,怎么看?”

  “不敢想。”

  海兰察摇摇头,他突然想起了一个80多岁的族人,还在伊犁军前效力。

  索伦族人出征,战马、弓箭、甲胄,都需向朝廷原价购买。

  或者是先赊欠,战后从军功赏赐里抵扣。

  兵部给索伦的赏格是,一个首级5两。

  也就是说,假设扬州城所有人的脑袋全砍下来,算作军功的话,也换不来这三十多人的财富。

  钱峰叹了一口气,说道:

  “若是我大清文官不爱财,武官不怕死,那会是何等的盛世?何等的文治武功?秦皇汉武唐宗宋祖,在乾隆大帝面前都会黯然无光。”

  “只可惜~”

  海兰察沉默,他本能的觉得这种议题,自己不该发表任何意见。

  皇上对自己的厚恩,比天高,比海深,这辈子啥也不想了,努力还吧。

  老虎吃野犬,野犬吃兔子,谁又能改变呢?

  ……

  有了足够的银钱,钱峰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。

  按照大清律,挖河是徭役,没钱可拿。

  今日,这规矩改了。

  仪征运河大堤上,一排排的银箱打开,钱峰就像一个勇士般站到了最高处。

  他用最大的声音,让在场的人都听到。

  “乡亲们,从今天开始,每挖一筐土方,就得铜钱5文。你们可以以村子、宗族为单位,共同协作挖河,领取银钱。每天下工前,当场结算。”

  “本钦差知道你们挖河辛苦,可运河一日不疏浚,漕运就一天不能通,京城就无粮可吃,朝廷就无一日安宁。”

  “乡亲们,拜托了!”

  钱峰居然,扑通跪了下去。

  就这么直挺挺的跪在了泥水里,令人震撼。

  百姓们也纷纷跪了下来,一片哽咽。

  随即,工程进度肉眼可见的加速了。

  钱峰看着火热的劳动现场,感慨万千,他了解大清百姓,同情大清百姓。

  百姓们实际上是很容易满足的!

  只可惜,总有人将他们的底线不断压低,低到尘埃里了也不知足,还要继续打压。

  直到触底反弹,山崩地裂,日月染血。

  他最大的期盼就是,朝廷能够爱惜民力,多施仁政。

  皇上千万不要再南巡了,一次就是上千万两的花费,靡费银钱。

  不远处,胡师爷站在堤坝上,直摇头。

  他有些担心,钱峰这二愣子真能把运河给挖通了。

  自言自语道:“有钱能使磨推鬼,钱到位了,长江都能给你截断了。贤婿,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,这一局就看老天爷喽。”

  ……

  扬州城内,江春府邸。

  他屏退了所有下人,独自一人翻看邸报。

  邸报不是稀罕物。

  大清朝没有秘密,一切都是可以上秤的。

  桌子上厚厚一叠邸报,分别来自江宁府、扬州府、苏州府、还有绿营系统。

  这一年内,所有关于江南的邸报都在这里。

 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,他左手不断翻阅,右手不断的记录重要信息。

  突然,他僵住了。

  不可置信的又重头翻阅了一遍,才靠在了椅背上。

  他发现了一个规律,所有事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,太湖!

  “阴谋,这其中有大阴谋。”他喃喃自语道。

  突然,传来了敲门声。

  “老爷,奴家可以进来吗?”

  他拿过一本书,盖住了纸,才说道:“进来吧。”

  人未到,淡雅的香味先到!

  来人是府里戏班子的台柱,芸娘。

  “刚沏的茶,老爷尝尝。”

  江春尝了一口,笑道:“味道不错,有什么事吗?”

  芸娘答道:“奴家想为一个同乡孩子求个活路,家里遭了灾,想在这扬州城找份饭辙。”

  “去城外的园子,跟着学点木匠手艺吧。”

  “谢老爷。”

  芸娘起身,不经意的瞥了一眼桌子上被书盖着的纸。

  莞尔一笑,飘然离去。

  ……

  江春若有所思的敲击着桌子,一言不发。

  将所有邸报收拢起来,放进了柜子。

  又凑近蜡烛,将他所写的纸销毁了,跳动的火苗中,他仿佛看见了无尽的兵戈烽火。

  脑中闪现出了一句诗:渔阳鼙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。

  “管家。”

  “老爷,有何吩咐?”

  “最近府里有来新人吗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okok0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okok0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